中國會展業改革之路如何走
近幾年,“會展經濟”熱的興起,引發了各種各樣的現象,也引起了業界有關人士的關注。但就如何發展中國的會展業卻各抒己見。日前,就我國會展業相對突出的現象,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貿促會機械行業分會副會長陳澤炎,請他談一談他對中國會展業發展的一些看法和見解。
記者:陳副會長您好,目前,在“會展”熱的同時,也產生了兩個概念,即“會展經濟”和“會展產業”,您怎樣理解這兩個概念呢?
陳澤炎(以下簡稱陳):“會展”,顧名思義是指會議和展覽。“經濟”,一是指社會物質生產和再生產活動;二是指經世濟民治理國家的行為。“產業”則解釋為從事生產活動的類別和部門。具體而言,“會展經濟”的范疇比較廣,它是指一切涉及會議、展覽的相關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的活動,或者說,它是指那些由于會議、展覽而產生利益、效益、價值、利潤的活動。“會展產業”,則是限指那些直接從事會議、展覽的活動。
此外,“會展經濟”和“會展產業”有地域和級別之分。正如存在全國經濟和地方經濟一樣,也將存在全國或地方的“會展經濟”和“會展產業”。
“會展行業”則是對“會展產業”從經濟活動的類別方面所進行的歸納和界定。“會展行業”可以細分成不同的具體行業,如“會議服務行業”、“(組織)展覽行業”、“展覽館行業”、“展覽運輸行業”、“美工布展行業”以及“展覽服務行業”。各個具體的“會展行業”是由各個具體的、相對應企業組成的。這些企業則可以統稱為“會展企業”。
因此,圍繞會議、展覽活動,從微觀的“會展企業”,經過中觀的“會展行業”和“會展產業”,再到宏觀的“會展經濟”,形成了一個不同層次的系統和彼此連環的結構。
近年來,我國會展業呈現出三個顯著特點:一是隨著民營經濟的飛速發展,一批民營展覽企業家成功地發家致富了;二是隨著中國加入WTO,國外著名展覽公司開始搶灘中國展覽市場,力爭攫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和更豐厚的經濟利益;三是,地方政府紛紛看好會展經濟和會展活動,以政府行為組織各地的大型會展活動,或者爭取以國家的名義舉辦大型會展活動。綜合以上各種因素,使得當前各種名目的會展活動蓬勃興起,其數量之多、地域之廣乃前所未有,于是,一個全國性的“會展經濟”熱就這樣形成了。
記者:您怎么看政府對展會的介入行為,您認為政府在會展業中應該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陳:這應該在會展經濟政策中明確。現在除了純粹展示成就、帶有強烈政治意義的展覽會以外,在經貿性質的展覽會中,對政府的介入行為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規定。例如,政府如何對會展活動進行參與,包括什么樣的展覽會可以由政府出面主辦,什么樣的展覽會可以政府名義予以支持,什么樣的展覽會可以由哪一級的政府領導人開幕式出席、題詞等,否則混亂無序局面將是無以復加的。
我個人認為,有關國家機關和省市政府在特定的背景下有選擇地舉辦具有“國家級”名義和大型博覽會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全國范圍內連續地以國家和地方行政領導機構的名義組織實際上是具有明顯市場行為性質的會展活動,并為此不得不投入相當多的政府財政資金,就難免會使展覽會失去原有的本質特性和應有的經濟意義。現在經過短短幾年的時間就形成了一個全國性大的展會的局面似乎“過熱”了。當然,此事如何最后平衡協調,還必須依賴國家中央政府的權威,由有關主管部門站在全國會展經濟總體布局的高度加以解決。
記者: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會展業也進入了“與狼共舞”的新局面,競爭與合作就成了必然趨勢,對此,您怎么看?
陳:首先在我國關于加入WTO的對外談判中并未將會展業作為一個單列的產業進行談判和進行特殊保護。(例如其他象郵電、通訊、金融、保險、汽車等產業那樣。)據了解,就是在WTO全部合同文本中也只有廣告業的專門章節,并無會展業的科目。會展業不過是作為服務貿易的一部分被包括在總體談判中的。
中國改革開放越深入,中國經濟越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對所謂的中國民族工業、民族品牌的理解就越不能狹隘。事實上,現在凡是在中國注冊的企業,凡是向中國納稅的企業就算是中國境內企業,就要給予一視同仁的國民待遇。
再從服務貿易的性質看,服務貿易作為第三產業,其功能主要是為第一、第二產業提供服務,同時也直接服務于大眾。因此,主要是從服務的功能上考核會展業的效績和作用。在這個意義上看,如果國外展覽搭建公司進入中國會展業市場后給我們帶來了良好的展覽效果,我們為什么要反對呢?
國外展覽公司進入中國會展業市場,可能會對中國國內一些舉辦會展的單位產生一定的沖擊,但是卻會對中國整個會展業的發展以及通過展會展示技術、促進貿易產生良好的作用。至少他們還帶來了國外大展覽公司的先進管理經驗,帶來了國外一些著名品牌的展覽會,也通過舉辦展覽會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而且由于他們的進入,加劇了會展業的競爭,促進了在中國境內會展業的改革與發展,因此都是有利無害的。
記得我曾看到過一篇關于洋快餐進入中國市場與中國原有餐飲業展開競爭的文章。其中提到,我們應當做到從“引狼入室”到“與狼共舞”再到“馴狼為犬”。對于這種比喻我個人非常贊成。而這里的關鍵就在于我們自身的駕御能力和控制水平。
記者:會展業的無序競爭是最突出的問題,有業內人士呼吁要成立行業管理機構和出臺相關的政策,但這需要一個過程。您認為目前政府最迫切要做的是什么?
陳:如果從經濟發展的過程來看,確實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但是,這卻也是發展中必須經歷的階段。我認為,在明確會展經濟和會展產業作為中國當前新興經濟和新興產業、需要國家大力扶持和發展的前提下,相關部門應當盡快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推進我國會展經濟和會展產業健康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會展界的業內人士應當積極發揮作用。
首先要利益分析。在當前中國會展經濟中存在著多元利益主體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里“多元”的概念,意指多種類、多元素、多類別等)。正是由于他們各自的利益需求和價值取向不盡一致,就必然會產生各種利益矛盾和利益沖突。因此,對各種觀點、意見的分析,在本質上就是利益分析。而國家制訂方針政策、改革方案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應當是,充分考慮當前中國會展經濟中多元化利益主體的存在,做好相關利益的平衡和協調。會展業利益多元化的形成是與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密切相關的。
對于當前中國會展經濟和會展產業所出現的“利益多元化”現象這個現實予以分析,其實質和核心就是對多元化利益主體和利益格局的承認。其意義在于,只有各個獨立的利益主體都有合理的發展空間,才能達到利益的平衡和有序的發展。
在多元化主體中,民營展覽公司和剛剛進入中國展覽市場的國外有實力的展覽公司,他們是中國會展經濟中最為活躍的成分,值得給予更多的關注。
由于具有相對完善的市場化經營機制、運作體制和管理模式,民營展覽公司在市場經濟中更加適應周圍環境,更加熟悉游戲規則,更加具有競爭活力。此外,其運營機制可吸引和聚集一批精英人才,其靈活的激勵手段能調動員工更大的工作積極性。而對于來自海外有實力的展覽公司而言,他們還有資金雄厚、經驗豐富、海外網絡、既有名牌等優勢。
另外,利益主體多元化的好處之一是使經濟充滿活力。中國的會展業多元化利益主體的存在也同樣給會展經濟帶來了活力。當前國家會展經濟和會展產業的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現實存在的中國會展業的情況,特別是存在利益多元化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出相應的管理政策。
在進行利益調整中,應該是抓好中國會展經濟體制改革這個中心環節。因為任何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質就在于既有權力的再分配也是利益格局的再調整。中國的會展業從無序走向有序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對權力和利益重新調整的過程。國家會展業的主管部門制訂有關政策的理論基礎之一就應當是對多元主體和多元利益的現實狀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承認。
其次是政策分析。建議實行定級制度和分級管理,這是當前一個具有可操作性和現實性的管理辦法。其關鍵和核心在于給予各個層次的利益主體以不同的發展空間,使其各得其所。而且由于各個級別之間是動態轉化的,也會產生一定的激勵作用。
具體的做法可將全國展會分為:“國家級博覽會或交易會”、“國際定期來華展覽會”,“地方多國展覽會或國內展覽(銷)會”,以及“其他類別小型展覽會”四個等級。由國家主管部門制定標準,由具有公正性、權威性的部門、機構進行操作,并受到公眾和輿論的監督。就如同國內旅游主管部門對旅游酒店賓館實行評定星級的制度辦法相類似。經過評定,不同的旅游酒店賓館根據其設施條件和服務水準,都有一個明確的星級標志。旅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條件選擇合適的酒店賓館入住,并且應當作到“優質優價”、“物有所值”。將來的展覽會也應有相應的等級,由參展商根據需求自行選擇合適的展覽會參展。這樣組展單位、參展廠商、專業觀眾都可以對號入座各得其所。
記者:那您怎樣看相同題目展會的運作和會展資源的整合?
陳:運作和整合具體可以有多種形式,其中比較簡單和比較直觀的是通過展覽會項目的買賣,達到展會項目資源的整合和會展企業兼并的目的。
實際上,國外買賣展覽會項目已經是非常成熟的商業運作了。例如,美國厲展公司、英國米樂福瑞門公司等,他們一年在全世界舉辦三四百個展覽會項目,其中有相當部分是通過購買得到的。在我國則也有上海民營展覽企業家將自己的某個展覽會項目或公司部分權益轉讓給國外公司的成功事例。
應該說,采用展覽會項目買賣的手段進行資產運作,是基于對會展資源(品牌)作為無形資產的承認,也是對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這是會展業走向規范化市場運作的必由之路。通過無形資產的評估、買賣使各相關單位、人員獲得利益,也就減少了以往對展覽會項目協調時的種種阻力。這確實是一個照顧到各方利益,按照市場機制辦事的具體可行的好辦法。
目前不少展覽會其主辦單位或實際主辦單位是協會性質的組織,而同時展覽會的承辦單位也是這些組織。出現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的協會組織既要通過主辦展覽會獲利,又要通過承辦展覽會獲利。從實際效果看,這樣協會經濟利益可能是高了一些,但同時卻極大地削弱和影響了他們發揮作為協會組織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再如,國外一些成功的協會組織例如德國機械制造商協會(VDMA),他們在眾多的專業展覽會中只是作為支持單位。每年一屆世界上最著名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就是由VDMA總部及其相關專業協會給予全力支持的。另外,在慕尼黑的國際建筑機械和建材機械展覽會、環保技術展覽會和在杜塞爾多夫的國際塑料機械展覽會、印刷機械展覽會等也都是由相關VDMA的專業協會組織給予支持的。當然這種支持都會從展覽會中得到相應的利益。他們這種主辦和承辦不同角色的關系已經相處磨合得相當融洽了。他們這種從主辦兼承辦的角色中分離出來的實例對我國會展業是有很重要借鑒意義的。
國家對會展經濟和會展產業的管理和調控,可以使用行政法規、經濟杠桿、中介組織等多種必要的和有效的方式方法。
譬如,美國商務部對美國國內舉辦的展覽會就采用審核認證制度和協助邀請國際購買商等方式給予支持和贊助。每三年一屆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工程機械展覽會(CONEXPO),在得到美國商務部的審核認證后由商務部派了專員向中國推介該展。此外,由于商務部和主辦單位聯合對中國參展商和專業觀眾發出的邀請函在美國駐華大使館有很高的信譽度,因此持此邀請函辦理赴美簽證的獲簽率很高。目前該展覽會的中國參展商和觀眾人數僅次于加拿大居第二位。
還有,德國管理展覽會的機構AUMA,在有政府授權和聯邦政府經濟部的大力支持下,對德國國內展覽會和出國展覽會管理的都卓有成效。其中由AUMA每年編印的在德國和在世界主要國家的展覽會項目介紹冊,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以致于某個國家要舉辦一個新的展覽會都必須首先查看AUMA的這本小冊子。
在參考和借鑒會展業發達國家的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我國在會展經濟或會展產業的管理調控方面應當努力做得更好。例如在使用經濟杠桿方面,就可以通過給予會展業優惠稅率,對經營好的會展企業發放專項支持貸款,制訂鼓勵中外合資、國際合作的經濟政策,以及鼓勵使用風險投資和鼓勵展會項目的資本運作與兼并整合等一系列的方針政策來推動和引導中國會展經濟和會展產業的健康發展。(本報記者 周春雨)
*陳澤炎簡介:1945年生,中國貿促會機械行業分會副會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長年在機械行業領導機關任職,1981年開始接觸展覽業務;1988年后曾負責過機械行業展覽管理工作并一直作為中國貿促會機械行業分會分管來展工作的主要領導;具體策劃和組織了機械行業一些重要國際展覽會和成果展示會;現為機械、汽車展覽聯合會常務理事(單位代表)。